“赢在中国”的影响力使黄加阳以最快的速度组织了创业团队。网游项目确定之后,黄加阳在几个程序员网站发帖招募创业团队,结果一呼百应,很快就有100多人应聘。黄加阳从中选取了八、九个顶尖高手,组成研发班底。
杀入12强的战绩曾让黄加阳头脑发热,做出了一些幼稚的决策。前不久,他想在全国50个城市发展500家酒吧,作为聚酷网线下的赢利点。“当时我想得很简单,我这个项目上过央视,我是12强,难道还发愁没人找我合作?”黄加阳事后反省,当时他根本没考虑好用什么方式吸引别人来合作。最终的结果说明:在商言商,如果你不能给别人带来挣钱机会,你的名字并没有任何实质性作用。
冷静下来的黄加阳不再把自己看作名人,事实上,由于“赢在中国”是经济类节目,其影响范围远不像超女那么广,黄加阳在公众场合很少被认出来。偶尔有一两次在地铁里被陌生人指名道姓,都是在节目刚播完一两天之内。“这说明,媒体对大众的影响力持续时间很短。”黄加阳说。
创业要慎重
在12强选手中,黄加阳的履历很特别:他是北京理工大学98级本科生,因为大学期间痴迷于创业,多门功课考试不及格,最终退学。他在“赢在中国”的成功鼓励了一批大学生创业者。前不久,有5个大学生集资10万元创立了一家公司,租了房子,准备大干一场。他们把自己的商业计划书发给黄加阳看,本以为黄加阳会热情洋溢地鼓励他们,没想到最终听到的是“创业要慎重”的劝解。“我走的这条路失败率很高,而且没办法回头。他们完全可以把书读完,再去创业,商机永远都会有。”黄加阳的话很有些过来人的意味。
事实上,新一季的“赢在中国”报名人数达到了15万,中国人的创业热情越来越高涨。黄加阳告诉《新世纪》周刊:“创业者需要一种素质,就是喜欢到处闯、到处撞,不怕碰壁,这跟职业经理人的思维方式完全相反,他们喜欢规范化,喜欢稳定有保障的生活。创业时,你要想清楚自己是否具备这种素质。”黄加阳经营聚酷网,曾窘迫到公司的员工全部走光,只剩下他一个人,他为了省钱天天钻睡袋睡办公室。艰难的状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,以至于现在不愁资金了,他还是不习惯租个像样点儿的写字楼。 |